中国香榧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香榧资讯

香榧资讯

晚潮香榧老人马正三

专业香榧网站2024-04-13香榧资讯去香榧果皮
香榧果林,去香榧果皮,陈香榧识别,过了中秋节,香榧园里的香榧成熟了。采摘后的香榧要剥离表层,或者叫“烂”掉外层,然后晒干,用砂石或者食盐炒熟,就可食用。诸暨人大都知道,香榧在当地,原来树少量少,现在

晚潮香榧老人马正三

   过了中秋节,香榧园里的香榧成熟了。采摘后的香榧要剥离表层,或者叫“烂”掉外层,然后晒干,用砂石或者食盐炒熟,就可食用。

   诸暨人大都知道,香榧在当地,原来树少量少,现在能有这么多香榧树,产量达到00吨/年,离不开三位老人,那就是农科所农业大专家汤仲勋、童品章、马正三。我熟悉马正三先生,我尊敬地称他为“香榧老人”。

   与马正三相识,是在19年。当时我在编修《香榧果林》,马正三六十六岁,离休前是诸暨县林科所干部,黑瘦瘦的,一身土头土脑的打扮,乍一看还以为是个老农。

   我负责卫生志,他负责林业志,经常在一起便变得熟悉了。一熟悉,我就从心底里钦佩这位颇有成绩的小老头。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机关干部,居然在省级刊物发表自然科学论文十五篇,而其中有两篇分别获得省、市科技成果奖。《香榧果林》一文在《香榧果林》发表后,引起北京、上海、杭州专家、教授的注目。定向多头高接换种-k22板栗良种接穗的一个方法“出笼”后,绍兴市各县和邻县、邻省进行了推广。此外,他还帮助两市五县建立香榧板栗基地,不仅传授技术,还培训学员达0人。他向社会优价提供花木苗13000株,无偿提供绿化苗木00株。他还参与了《香榧果林》的编写,在编写《香榧果林》之余,正在撰写关于香榧和板栗的两本书。

   我常向老马开玩笑:“老马,你行。你一生没白活,出了这么多成果。”老马往往会不屑一顾地哼上一句:“你只知和尚吃馒头,不知和尚受戒呢。”受戒,指的是吃苦。是的,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老人,要攀登那座充满荆棘的科技高峰,是何等艰辛啊!

   翻开《香榧果林》,香榧是一种全国数量较少的干果。诸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。明清时代,这种干果是进贡的佳品。

   现在的赵家镇是原来的东溪乡,它是驰名世界的“枫桥香榧”产地,地处诸暨、绍兴、嵊县三县交界处。为了探索一条香榧速生、丰产、优质的路子,老马一头钻进东溪这个会稽山脉大山坳中,独个儿住在空荡荡的仓房里,一呆就是八年。

   那些年,说来好笑,最让老马头痛的不是酱油拌饭的苦日子,而是他常常将饭烧焦。他烧饭图省事,米一落锅,便一个劲地往灶洞里塞柴片,塞满了就捧起专业书。好几次,饭全焦了不说,连蒸在饭锅里的菜碗都发红了,他都没一点知觉。

   谈起这些,老马自嘲地笑笑:“其实这有点得不偿失,烧焦的锅想洗净,工夫更费。”

   在山里,最难熬的要数雨季。老马告诉我,一下起雨来,只能孤单单一个人躺在空荡荡的仓房里。闲得无聊了,他便躺在木板床上数椽子,然后再看看老鼠打架,壁虎做窝。每年这段时节,老马总要抓一只小壁虎,做上印记,再放了生。第二年,长大了的壁虎将会优哉游哉,再次来与老马作伴。

   每年四月中下旬,正值春寒料峭时节,香榧便要开花了。这段季节,不管白天黑夜,每隔三小时,老马便得对雌雄花作一次观察记录。就在那阴晴无常,冷暖反覆的料峭春夜,老马发现了雌花胚珠顶部分泌出来的白色晶亮柱头液,在平均温度下降到15℃以下时可以回缩,随着气温的升高能再度出现。经试验后还发现柱头液再度出现后,早期并不会影响受孕率。

   这一发现,将雌花的可授期从原来的三天延长到十二天。与他试验成功的人工辅助授粉新方法结合使用,能使母树受孕率在原有的1-10%的基础上提高到-%。

   诸暨县宜东乡傅家,是马正三的家乡,素有“水果之乡”的美称,盛产花红、红心李等。明朝隆庆年间便对花红栽培便有了记载。虎世纪五十年代,花红的产量曾达十万斤。可是到了六十年代末,有着四百多年栽培历史的花红遭到大量砍伐,濒临绝迹。

   老马病退回家后,看到往昔繁茂的果木林如今却显现出一片荒秃景象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老马坐不住了。心想,自己做了这么多年林业工作,何不在这方面发挥一些作用?

   主意打定,随即付诸行动。他一面查阅有关资料,了解花红对土壤理化性状、气候等方面的适应状况;一面找有经验的老农座谈,请教栽培花红的宝贵经验。心里有了谱,他便进了老劳模马保文的家。

   他俩又约请了身体条件稍好的六十四岁的马乃康,向村里承包了二亩旱地,取名“老头苗圃”,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。

   培育苗木需要母体。本地没有,老马多次到嵊县、新昌、东阳等县去采集,回来随即下种,并且起早摸黑在地头精心护理,把小苗调理得如同一个个幼小的生命,葱茏可爱。

 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“老头苗圃”先后培育出了花红良种嫁接苗两万株,义务培养了五名嫁接技术员。这些苗木,在满足本村种植后,还支援了本县的五泄、柱山、城西等乡和萧山、衢县等地。如今老马他们村子里已有%的农户种上了花红,长势喜人。19年,最多的一株摘了三十九斤。

   花红试种初获成功,使老马的信心更足了,他决心在全乡范围内把红心李这一传统名果也恢复起来。

   要想发展红心李,并非易事,尽管群众有着栽种红心李的基础,当地也有优越的自然条件,但由于红心李落花落果严重。

   老马有一个怪脾气,认准了目标,非干到底不可。正是这种个性,使他知难而进,扎扎实实地为发展红心李生产忙活起来。

   香榧的研究者不止马正三一人。汤仲勋、童品章、马正三各有所长。19年,农业专家汤仲勋在《香榧果林》杂志上发表有关香榧的论文,发现香榧有雌株雄株,必须重视在雌株上嫁接雄株,这样香榧就丰收,就不用人工授粉。而马正三一方面重视香榧的嫁接,另一方面重视香榧的授粉。他创造性地用草木灰伴上雄粉放大雌株上。较马正三稍后的农业专家章品章,采用喷雾器装上水和雄粉喷在雌株香榧上。在几代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种植大户的努力下,至2023年,诸暨种植香榧树有1.3万亩,年产量为00吨。

   现在说到香榧的食用功效和作用上。香榧能预防人体癌症的发生吗?我认为理论依据有一些。因为是红豆杉类植物,而红豆杉提取物可以治疗多种癌症,尤其是提取物紫杉醇对妇女乳腺癌和子宫癌的作用是明确的,但食用香榧能预防癌症,在科学和实践上还没有依据。前几年,北京电视台有一个节目,说“香榧是预防癌症的食料“,我在北京和沪上的一些亲朋们原先不大喜爱吃香榧,后来我把这个k21发他们,真灵,他们无一个不服用。原先说香榧还是山核桃好吃,而现在成了香榧好吃。吃香榧也大有讲究,我北京朋友每天服5粒,甚至连壳内(香榧素材)的黑色“衣”也不放过。当然作为研究人员,我们还应该做研究,做香榧食用和不食用的对照组,并且追踪研究30年年。这样才有成果和说服力。

   国庆节前,我请市农业局老领导打听“香榧老人”马正三的情况,他们告诉我,“香榧老人”马正三今年100岁了,前不久子孙们刚为他举办了“百岁寿宴”。我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,衷心祝这位“香榧老人”更上一层楼!